文化是精神的燈塔、心靈的港灣。對于廣大殘疾人群眾而言,文化不僅是豐富精神世界、浸潤滋養心靈的重要載體,更是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生活的關鍵橋梁。一直以來,自治區殘聯宣傳文化工作部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深化“宣傳引領聽黨話 文化鑄魂跟黨走”黨建品牌內涵,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殘疾人特殊藝術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筑牢思想根基、創新發展模式、打磨藝術力作、厚植藝術沃土,在以高質量機關黨建促進特殊藝術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結出新碩果。近期在湖北武漢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6個現場匯演節目4個獲得特等類(與湖北、上海并列第二)、沿黃九省區第一,創造寧夏參加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歷史最好成績。?
黨建領航定方向,筑牢助殘文化“根與魂”。“殘疾人宣傳文化工作要始終緊跟黨的步伐,把黨的關懷傳遞到每一位殘疾人心中。” 黨支部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通過定期開展“黨建+”主題黨日活動、強化導學解讀和交流研討、落實“四下基層”調研等,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建設“黃河流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使命任務,堅決貫徹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精準把握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將殘疾人特殊藝術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載體,對標發達省區確定高質量發展方向,讓“以高促高”在思想深處扎根。將“殘健共融”“文化賦能”等目標納入支部黨建重點任務清單,明確黨員干部牽頭負責關鍵項目,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全員參與”工作機制。在深入開展“學聽跟”專項行動中,支部黨員骨干帶頭,通過編印《寧夏殘疾人工作通訊》、播出《與愛同行》專題節目和《殘疾人之聲》廣播節目、開播《直播60分》手語欄目、強化“一號一刊一網四平臺”全媒體矩陣宣傳引領,讓殘疾人事業宣傳文化工作更有溫度、更接地氣,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創新特色發展模式,讓殘疾人“有處展風采”。針對資源分散、專業薄弱、發展不持續等制約特殊藝術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無固定場地、無專業隊伍、無穩定編導“三無”困境,支部黨員干部爭當先行區建設的先行者,牽頭攻堅克難,在深入剖析改革發展制約瓶頸背后原因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啃下硬骨頭。聯合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演藝集團及歌舞劇院,于2024年6月掛牌成立寧夏殘疾人藝術團,補齊寧夏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短板,圓了全區廣大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多年的夢想。為充分釋放黨建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生產力、激發活力、形成合力,黨支部著力構建藝術團務實高效的“5+4”運營機制,即確定節目創排、全國匯演、基層巡演、人才培養、增收拓展5方面工作任務,建立機構運行、協調溝通、資金保障、服務保障4項工作機制,徹底扭轉全區特殊藝術“散弱缺”的局面,寧夏特殊藝術發展邁入體系化、專業化新階段。隨后,通過輸出管理模式、共享創作資源、聯合培養人才,帶動全區各級6個藝術團體協同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殘疾人特殊藝術組織體系初步形成,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殘疾人文化成果有了“亮相”的舞臺。
打磨高水準作品,讓特殊藝術“有聲有影響力”。黨支部深知,只有秉持“深挖地域特色、彰顯時代精神、追求藝術卓越”的創作理念,通過創新融合傳統與現代、精心打磨作品細節,才能培育出多部高水準藝術力作。支部黨員干部成立“突擊隊”,在通力合作、全程參與策劃執行下,創作了融合傳統“花兒”與現代技法謳歌塞上豐收圖景的樂隊演唱《米糧川》、以板胡跨界演繹絲路新韻的《美麗的寧夏川》、展現青春信念力量的舞蹈《逐夢青春》,用歌劇詠嘆調彰顯家國情懷與革命精神的男生獨唱《愛永在》、通過傳統戲曲展現文化自信與技藝傳承的《火焰駒·表花》、將京劇元素融入鋼琴曲奏響民族藝術時代新聲的《皮黃》等9部佳作應運而生。在黨員突擊隊示范引領下,220余名演職人員每天訓練6小時以上,每部作品打磨演練20次以上。經過一年多“一節目一策略”的精準指導和艱苦打磨,節目質量實現跨越式提升,6個節目全部獲獎,創造出寧夏參加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歷史排名最好成績。
厚植特殊藝術沃土,讓文化賦能“走深走實”。文化賦能,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黨支部以“黨建+陣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打造有特色、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助力殘疾人文化建設持續煥發生機。一方面,出臺寧夏殘疾人文化產業發展項目《扶持辦法》,打造192個殘疾人之家文化活動陣地、扶持5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6個殘健融合文化服務中心、23家無障礙影院,確保殘疾人藝術創作有陣地、交流有平臺、展示有窗口,極大促進特殊藝術傳播。另一方面,堅持以常態化活動滋養特殊藝術土壤,“十四五”以來舉辦殘疾人文化周、文化進社區、“黑眼睛看未來”公益閱讀、詩詞大賽、肢殘人歌手大賽、特殊藝術巡演、非遺傳承展示體驗等品牌文化活動1597場次,惠及殘疾人17.3萬人(次),實施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項目2.1萬戶,文體活動參與率從不到30%提高到54.36%,涌現出殘疾人藝術人才130余名,為特殊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不竭的靈感源泉、深厚的群眾基礎。通過“一號一刊一網四平臺”全媒體宣傳矩陣,發布殘疾人優秀文藝作品、殘疾人藝術家奮斗故事180余篇,促進殘疾人特殊藝術突破圈層。匯演期間,自治區主流媒體發布新聞報道18篇、視頻35條,獲得點贊轉發36萬次,激發了全社會支持殘疾人事業、欣賞特殊藝術的文化認同,形成“政府主導、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殘疾人受益”的良好格局。?
從“一個人的舞臺”到“一群人的精彩”,從“文化惠民”到“文化賦能”,黨支部始終以黨建為引領,用行動踐行使命,用文化點亮希望。下一步,黨支部將繼續深化“黨建+”融合模式,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文化內容,讓更多殘疾人在黨的關懷與文化的滋養中收獲快樂、實現價值,讓殘健共融的文化之花持續絢麗綻放。
【撰稿:申欣】